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面部署,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指导下属事业单位发挥自身优势,科技抗“疫”,用实际情动贡献自然资源人的力量!
一、无人机航飞巡查,让疫情防控更“智慧”
宁波市于2月4日决定封闭全市148个公园,一些绿地也在逐步实施闭园中,但也存在一些大型绿地如永丰北路沿江绿地,属于开放式带状绿地,出入口众多,封闭工作难度较大。为排查这些绿地是否有人员驻足停留,宁波市测绘院发挥自身技术设备优势,出动无人机应急测绘队,配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公园疫情巡查。
巡查的永丰北路沿江绿地(姚江大桥-解放桥)和兰江公园(槐树路与姚江间,解放路至新江桥),巡查路线共计6.6km长。通过无人机空中视角全方位巡视,督查疫情期间公园主要出入口封闭措施落实情况,巡查人群聚集以及口罩佩戴等情况,及时发现、劝阻,实现了非接触式疫情巡查防控。相比人工巡查,无人机巡查覆盖面更广、效率更高,首次采用的视频在线直播的方式实现了内外业同步的精细化城市管理,让疫情防控手段更“智慧”。
二、突击制图开发APP,让疫源防控更“便利”
为进一步强化野生动物管理,开展野生动物监督检查,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市测绘院专业技术人员一天内突击编制完成了《宁波市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经营利用防疫防控分布图》,直观可靠地展示了宁波市野生动物场所的分布。同时,紧急开发《宁波市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经营利用防控管理系统》APP,对宁波市陆生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经营利用、展演单位、收容救护、保护小区、防病防疫监测站的空间分布位置、相关动物种类、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信息进行集中展示,并可快速进行相关信息查询浏览,为全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定制疫情地图,让疫情信息更“透明”
疫情公开透明发布是最好的人心稳定剂。宁波市规划院制作“宁波市疫情地图”,用实际行动弘扬抗击疫情正能量,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宁波市规划院依据各地官方通报的疫情信息,在2月4日即上线“宁波市疫情信息空间分布平台”,半天访问量便超过了10万人次。自2月5日开始,与东南商报等媒体合作,将全市新增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精确位置、疫情期间的发热门诊和定点医疗机构分布等信息制作成“疫情地图”并每日在媒体上发布,以便市民了解疫情分布情况。“疫情地图”推出以来,日访问量高达20万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绘制“疫情地图”只是开始,下步宁波市规划院将发挥在时空大数据和地理空间分析的技术优势,在“疫情地图”的基础上结合百度慧眼大数据及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进行分析、挖掘,评估各区域被感染的风险,为宁波市疫情防控工作尽微薄之力。
四、核心信息同步对等,让疫情防控有“保障”
地图和信息永远是“战场”上的核心。为保障全市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有序开展,各类信息同步对等,宁波市规划与地理信息中心技术团队借力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全市各重点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地理信息技术和服务支撑保障。
自1月28日起,宁波市规划与地理信息中心基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在线地图服务、医院位置数据等信息,配合市大数据局完成疫情地图的发布和动态地图开发工作,为全体市民准确及时地掌握本市及各区县的疫情动态和定点医院提供在线服务。随着官方数据的透明度逐步提高,数据公开信息更加丰富全面,目前中心正在进行新冠肺炎实时动态地图2.0版本的升级建设工作,预计将在短期之内,通过甬派传媒进行发布。
为积极回应群众对疫情人员分布情况的关切,2月5日,该中心搜集官方公布数据,以县(市、区)为统计单位结合确诊病例所在社区或小区信息,发布各地确诊人数变化图表,用空间可视化方式展示疫情发展程度动态地图。
此外,该中心还与奉化区大数据局、应急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奉化区应急防控可视化系统建设,完成全区各类疫情汇总数据的录入和发布,对全区1000多个区级、街道级卡点进行标绘,为区内各级领导的指挥决策提供一张准确详实的在线“沙盘”。 下步,宁波市规划与地理信息中心将继续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加大疫情防控信息化手段探索,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强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